研究观点

Research Viewpoint
 行业研究
 顾问观点
 专题研究
 
 
首页 > 研究观点 > 行业研究 > 能源行业研究
能源行业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与政府决策

发布时间:2011-6-16 阅读人次: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历史上对文明生存的最大挑战。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或城市能在气候变化挑战下独善其身。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本质上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机遇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政府必须根据国家的根本利益,紧随时代潮流,通盘权衡,慎重选择。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经济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我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因为发展低碳经济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CO2。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如今,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不仅人均资源的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以上,这一比例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扩大。我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左右,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世界的20%。我国80%的河流受到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50-80年中国平均温度可能升高2-3℃(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0℃)。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我国的国情决定,粗放式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已经走到了尽头。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和重要途径;要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GDP。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创造人类的福祉。GDP仅是发展经济的指标和考核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从18世纪70年代瓦特蒸汽机投入使用开启工业革命的200多年以来,人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创造了物质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同时自然资源受到了过度掠夺,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气温不断上升,冰山不断融化,海面不断升高,沙漠不断扩大,江河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人类在创造物质繁荣的同时,正在受到侵害,面临危机。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CO2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球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要使人类免遭侵害,化解危机,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手段看目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新审视和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积极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使GDP与国民幸福指数同步增长。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高13亿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要求经济必须快速发展。“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资源、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使资源、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发展低碳经济,节约使用资源,有利于缓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历史证明,西方国家爆发的多数战争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战争大都与争夺资源有关。因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当自然资源满足不了人们需求的时候,弱肉强食甚至兵戎相见就在所难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原生态低碳经济、工业社会的高碳经济,再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三个阶段依次演进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建立在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更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以政府决策为主、制定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低碳经济属于经济范畴,但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首先是一个技术创新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经济问题,最终应归属为政治问题。根据目前形势来看,如何才能突破现有的局限,达到我国低碳经济最低化甚至是零化呢?政府在决策方面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考虑问题。

(一)制定低碳财政税收政策

我国要以低碳财政税收激励机制为依托,把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碳排放减少、环境保护这些约束性指标列入考核标准,鼓励技术创新和资源节约,要建立和完善与节能相关的税收体系。重点是:完善和落实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广能源合同管理,加强节能产品的认证,扩大政府采购。同时,构建符合国情的建筑税收体系,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和限额标准,并配套实施超定额加价的财政政策。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非节能建筑执行非零税率;通过物业税开征,对节能建筑的购买实行物业税减免等;对低能耗及绿色建筑以及规模化、一体化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单位,适当给予减免所得税等。

(二)制定和完善产业、能源和技术结构调整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途径,未来中国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发展。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必须加快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通过化石能源内部和外部结构调整,有效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促使我国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方向发展。此外,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CO2捕捉与埋存技术,建立绿色科技支撑体系,尤其要加快发展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相关技术,争取克服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成本。

(三)实行废物处理机制决策

废物处理机制的建立,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也是“执政为民”的政府应该坚守的人道主义底线;更彰显了推进中国低碳经济推进战略的英明。如果废物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那么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遭受巨大挑战,社会恐慌和社会动荡也就在意料之中。要借鉴国际经验,提早控制对环境有害的垃圾,积极采用热解气化技术等三代垃圾处理技术,避免二恶英的再生成,使垃圾实现全部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要尽快构建城乡一体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统筹城乡规划布局,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加紧集中垃圾处理场规划建设的同时,尽快将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服务范围延伸到村居各家各户。要将农村垃圾处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突破口,在起步阶段要让农民直接感受到社会废物处理机制带来的实惠和变化,发挥其民心齐、争议少、投资小、上马易、见效快、效果好、受益众、带动低碳经济发展效应明显的特点。对废物处理不但能够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可以促进经济与人文、物质与精神、发展与幸福的和谐,已成为人们的目标追求。

三、以媒介宣传为辅,促进低碳经济快度发展

媒体是联系政府和人们的桥梁,媒体在报道时也要坚持内外有别的报道原则。对内要普及宣传低碳经济的内涵、政府决策,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对外不但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发挥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使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一)加大媒介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忧患意识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媒体要找准现阶段低碳经济报道的着力点,为我国经济稳定、健康转型力尽呵护之责。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对低碳经济知识的普及宣传,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比现在要高出3-4倍,而在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未来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高碳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地球将不堪重负。从而改变人们对低碳经济错误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关的事情。让群众明确我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明确他们对整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二)营造全民低碳消费文化

在消费观念上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让全社会逐渐告“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等消费陋习。家庭、社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人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而文化的影响又是润物细无声式的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通过低碳产品认证和标志工作的广泛开展,使越来越多的低碳产品认证和标志产品进入到公众的生活中去,让公众在市场上看得到的,对低碳产品的权威认证标志,把企业家、商家和人民联系起来,鼓励企业多生产、商家多出售低碳产品,人民多购买低碳产品,从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氛围的营造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低碳消费方式(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一种文化,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四、结语

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题之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古曰:不善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善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我国要想建设“低碳社会”,政府在决策方面不仅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全面考虑,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媒介宣传的力量。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返回文章列表]
 

TEL : 010- 85916149 QQ : 326315733 / 317221861 Email : puhuaxin@126.com 服务客户 /  经典案例 / 专题研究 /  客户见证
©2011 普华信 |   公司动态 |   战略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伙伴: | 京ICP备11006588号-1 |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官网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欧美工商会 | 绿企协同eHR软件 | 清华大学国际项目管理研究院 | 能源界网 | 新理财杂志 |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1号东区国际2号楼3006室  邮编:10002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328号 -京ICP备1100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