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观点

Research Viewpoint
 行业研究
 顾问观点
 专题研究
 
 
首页 > 研究观点 > 专题研究 > 绩效管理实验室
绩效管理实验室
 

绩效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风险控制点说明

发布时间:2012-1-6 阅读人次:

项目

序号

控制点列表

内容说明

一般处理(参考)

评价者

1

不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对绩效评价敷衍了事

管理者未能把绩效管理当成对下属部门、员工的管理工具,从指标提取、目标设定、绩效评价标准、计划制定均由下属部门或所属员工自己设计完成,管理者对整个PDCA绩效管理循环无参与、无检查、无辅导。月末评价时,随个人意愿打印象分,敷衍了事。绩效评价工作逐渐流于形式。

必须使管理者(评价者)自身业绩与下属部门、员工的绩效挂钩。评价指标要层层分解到位,每一个管理层次都要背负指标,不能超离绩效体系之外。

2

不深入研究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制定的绩效标准缺乏激励性

有些评价者,对员工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的制订过于宽松,如:权重为30分的工作,如未达成扣1分,这种任务重、绩效评价标准低的现象经常出现,将严重破坏绩效评价体系的公平性、激励性,绩效体系不但发挥不了激励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评价者首先要研究自身背负的指标,进行合理分解。并与下属部门、员工共同制定指标标准,使指标标准达到“跳起来、摸得着”的效果,从而激励下属部门和员工努力工作,完成既定的目标。同时人力部门、绩效委员会要监督绩效标准制定,及时提出指导及整改意见。

3

绩效监控、信息获取过程不力,加(扣)分无依据,评价凭感觉,打人情分

指标制定后,没有明确的信息获取渠道。日常工作中监督、检查不利,不能有效获取下属部门、员工工作进度及质量,纠正其目标的偏差。目标完成情况、差错记录不清晰,在绩效评价时印象分较多,加(扣)分缺乏依据。

评价者制定指标后,需要明确指标含义/指标公式、指标评价周期、信息获取渠道(由哪些部门、岗位提供相关评价信息,或者通过何种手段能够监控获取评价信息),只有上述项目落到实处才能使评价工作有据可依。

 

 

 

 

 

被评价者

4

不够重视绩效工作,认为绩效工作是浪费时间,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受领导者对绩效工作态度的影响,被评价部门、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存在不屑的心态,认为扣的分数以及最终的绩效工资兑现,对自己来说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工作的提升与改进。对每月执行绩效管理的程序,觉得是小题大做,浪费时间,影响了正常工作。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门为了发放工资而执行的一种手段。于是,月底或者是不交表格,或者在人力部门“千呼万唤”下,才随便填写表格,内容从不审视。

人力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从理念上扭转员工的错误认识;要不断完善绩效体系,使绩效体系与部门、员工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加强绩效工资与绩效结果挂钩力度,使每月的绩效评价激励性增强。

5

过分关注评价分数,追求分数的绝对公平,对自身的改进毫无计划性

每期绩效评价结束后,总是拿本部门、本岗位的评分与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评分进行比较。对每项指标的评分斤斤计较,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从不在工作上寻找改进方向,列出改进计划,而是把不满意的情绪一味地归结为领导的评价、评分责任,或者针对绩效评价体系说三道四。

人力部门加强沟通与理念宣讲;

评价者与此类部门、员工签订绩效合同(绩效评价表)时,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要尽可能制定的详细,并且双方达成充分共识。

6

对绩效工资的理解出现误区

未能把绩效工资理解成一种激励性的奖金,获取奖金是需要通过自己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达成绩效目标才可以享有的,而非固定数额发放的工资。

认为绩效工资也是工资,绩效工资也应随着岗位工资一起固定周期地发放,不发或少发是公司故意扣钱的行为。

人力资源部门加强绩效理念、制度与体系的宣讲与沟通。

 

 

 

 

 

指标制订

7

绩效指标制定一蹴而就,不再优化

完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是绩效体系良性运作的基础,有绩效管理就要有绩效指标优化。特别是在绩效实施初期,应进一步完善指标及其信息来源,与历史数据对比,验证标准可行性。防止最初月份生产运行部门评价出现分数的大幅度波动,职能部门的指标出现没有扣分情况。如果此类现象连续发生将动摇领导层、各部门对体系实施的信心。

对每项指标的信息来源、提供部门进行细化;指标数据与公司2011年数据进行比对,模拟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事情控制

8

指标避重就轻

在指标选取时,不选择完成难度大的指标;指标完成标准偏低;对重要的指标、容易出现扣分的指标权重分配比较低,容易完成的指标权重分配比较高。此种行为不利于验证部门真实的绩效完成情况,不利于员工工作改进和成长。

部门层面的指标,副总、薪酬委员会要加大审核力度,重点绩效指标及权重应逐步固定

9

指标平移现象

有些指标未进行指标分解,直接把评价公司、部门、分部的指标由员工承担,而员工对资源的掌控力远不及部门或上级领导,指标完成难度大,员工压力大。长此以往,员工总负担能力之外的绩效,对指标达成不报希望,破罐子破摔,出现报怨的心理。

人力资源部门指导各部门进行充分的指标分解。

10

评价指标与工作重点错位现象

部门、员工每月的评价指标,不仅来自于公司指标的分解、部门职能、工作职责,还需要与本月的重点工作相结合,如果不考虑当月的工作重点,千篇一律的复制相同的指标,评价指标将与当期重点工作任务产生一定错位,使评价指标与当月工作重点相符性差

被评价者在制定绩效指标、完成绩效评价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期重点工作,使绩效指标与当期计划充分结合;评价者应从领导者的角度,在审批绩效计划时,及时指出被评价者指标制定错位现象,指导被评价者进行指标制定。

绩效管理流程

11

绩效计划(绩效评价表)制定不及时

一般公司要求每月底各部门报下月绩效计划,下月初召开绩效会议时,进行上月工作总结。但在实际运作中绩效计划提交及时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降低,有些部门多次催收仍未能提交,常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推诿拖延,使绩效评价缺乏依据,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无法保障。

绩效体系实施初期,如果发生此类现象,应在绩效评价中直接进行扣分项处理,以强化绩效体系推行

12

绩效计划实施过程无辅导

绩效实施过程中,部门工作或员工工作遇到困难或出现工作目标偏差时,上级不能及时给予指导或调整,使员工工作计划完成效果不好,预定的指标无法完成。从而影响部门、员工的绩效提升

必须明确绩效辅导是评价者最重要的职责;绩效委员会要积极倡导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绩效辅导;同时通过指标分解过程使评价者业绩真正与被评价者业绩息息相关。

13

绩效会议召开偏离主题或逐渐流于形式

每月绩效会议的召开主要目的是对上月工作进行总结、整改,对下月绩效指标进行适用性调整。但很多企业绩效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绩效会议逐步成为确定工资总额与奖金分配的讨论会,偏离了主要目的;另有很多企业绩效会议成了请功会,每个部门把做得好的工作充分展开,完成不好的工作,避重就轻、一带而过,或者推卸责任。

绩效管理委员会会议内容需要与每月计划、总结相结合,使会议内容不脱离公司月度工作重点,从而使计划与绩效指标进行良好的结合。人力部门应从专业的角度把握绩效会议的核心议题,及时提出建议

14

绩效评价走形式

部分管理者、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绩效评价就是扣分、扣工资,仅每月末填写一张绩效评价表而已。平时的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与绩效体系无关。

绩效管理体系实施,实质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每个人的工作都要纳入绩效体系中来。使绩效体系成为推动全公司工作的平台。同时,应尽早进行岗位指标梳理,使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绩效指标。

15

绩效评价后无反馈

评价者完成评价后,不进行正面沟通反馈(明确告知评价结果;对被评价者的正面表扬;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指导改进环节)。被评价者始终在猜测自己的绩效结果,改进提高不知从何做起。

必须明确绩效辅导是评价者最重要的职责;绩效委员会要积极倡导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绩效辅导;人力资源部适时抽查各部门绩效反馈情况,抽查结果提报绩效委员会

16

部门内绩效评价成绩过于集中或平均,无法区分优劣

绩效制度中规定了强制分布比例,但运行一段时间后,部门会反馈:大家都干的挺好,分数拉不开,不好进行强制分布;为什么要给大家强制分成三六九等,这样反而影响了积极性,对部门整体工作改善不利。

未来需要进行指标梳理,使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绩效指标;绩效体系成熟后取消强制分布,年底以每月成绩选取优秀员工

其它

17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问题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绩效工资,并兑现后,如果出现对工资影响幅度偏大。部门和员工将产生抱怨,绩效委员会承担太大压力,从而对绩效结果与工资挂钩产生动摇,进而对绩效体系产生怀疑,影响绩效体系的整体推进。

一是在绩效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充分根据历史数据测算指标完成难度,制定合适的绩效指标标准;另一方面,一旦结果出台,就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不给抱怨者任何余地;同时,绩效委员会要责成各分管领导负责本系统人员的思想工作,逐步接受绩效管理的思想理念。

18

人事变动、考勤等引发的问题

员工在实习期;员工外出培训;或因离职、调动、病事假等,当月出勤不足的,绩效如何处理;

一般实习期的员工如果未上岗,经批准可不参加日常绩效评价,应在一定期限内进行转正或上岗考核;

员工如果当月正常出勤不足半月,可以申请不参加绩效评价。

[返回文章列表]
 

TEL : 010- 85916149 QQ : 326315733 / 317221861 Email : puhuaxin@126.com 服务客户 /  经典案例 / 专题研究 /  客户见证
©2011 普华信 |   公司动态 |   战略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伙伴: | 京ICP备11006588号-1 |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官网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欧美工商会 | 绿企协同eHR软件 | 清华大学国际项目管理研究院 | 能源界网 | 新理财杂志 |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1号东区国际2号楼3006室  邮编:10002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328号 -京ICP备1100658号-1